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放飞风筝 遥寄思念

  每逢清明时节,放风筝和踏青、扫墓是传统的习俗。据了解,风筝源于春秋时代,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这样的习俗延续至今,清明节前后大人们总爱带着小朋友到广阔的草坪上放风筝,本身就是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3月28日下午,记者在长江江堤边的广场等地看到了不少放风筝的市民,其中老人和孩子是这项户外活动的主力。“把孙女从幼儿园接回来后就直接来放风筝了。这样的好天气,孩子应该多出来活动。”放风筝的祖孙俩配合得很好,爷爷负责让风筝飞起来,小孙女在边上拉线。

  清明节历来就有放风筝的习俗,人们不仅白天放,夜晚也放。夜晚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有人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将风筝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去病痛,给自己带来好运,也寄托对故人的哀思。“现在的人不一定都了解这样的习俗,只是觉得清明前后的天气很适合在户外放风筝,对养生也有好处。”一名热爱放风筝的市民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放风筝的地点和时间有讲究。机场旁、电线杆附近、火车道旁、高楼顶或打雷闪电时,绝对不可以放风筝;公园里、小山丘上、河流旁或海边空旷处,较适宜放风筝。

  据安庆市中医医院内科专家苏木芳主任介绍,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它既能锻炼身体,又是一种极佳的养生之道。将放风筝作为一种康复疗法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让身体随放飞的风筝不停地移动以活动四肢,冬天久居室内气血积郁、内热较大的人,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可获得消除积热、祛病健身的功效。同时,放风筝时,双眼极目蓝天,远望风筝千姿百态的飞行动作,还可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对改善视力、预防近视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