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田园综合体新思维

  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6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对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乡村田园综合体试点。

  近日,记者走入怀宁县平山镇,考察在城乡一体格局下,田园综合体作为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模式,农村产业发展、新产业培育、农民积极性调动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又如何用新思维引领实践。

  “概念经济”思维

  从十年九荒的“问题湖”,到山水田园的“生态区”,地处怀宁县平山镇东南区域的钵盂湖迎来新生。

  站在钵盂湖畔,从正在进行的湖区清淤、渠道治理工程中,隐约看得见湖区曾经被遗落的时光。钵盂湖两面环山,紧邻皖河,来水面积14平方公里,丰水期水面2000亩,枯水期1000亩,周边农田2000亩。由于长期以来的雨水冲刷,淤塞严重,平均水位约1米,无任何电排灌溉设施,仅有一座自排闸与皖河相连,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调洪蓄水能力弱,天干则旱,逢汛必涝。

  多年来,钵盂湖庄家歉收绝收已成常态,湖区丧失生态自然之美。在“概念经济”思维的统领下,通过谋划、包装、申报项目,钵盂湖的命运随之发生转变。

  牵头负责钵盂湖流域治理和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的平山镇党委副书记丁江波向记者介绍,为解决钵盂湖易涝易旱问题,改善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已建成胜天圩区域的基础上,谋划包装了以电排站建设、东渠道治理、钵盂湖清淤、土地平整为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6.78亿元的项目,成功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6000万元。

  7月6日,随着高压真空开关合拢,装机480kw的三台电机组齐声启动,钵盂湖排涝站新建工程主体工程完工。

  在此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谋划引进了一批生态农业项目,将钵盂湖区域打造为集特色林果种植采摘、休闲餐饮垂钓、康养度假中心、拓展训练基地为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

  “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平山镇谋划包装了包括钵盂湖流域治理和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在内的40个重点项目。

  以得到公众认可的概念为据展开的“概念经济”,让平山尝到了甜头。在平山镇党委书记汪金生看来,“概念经济”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凸现为经济生活操作层面的现实。“以概念思维统领,‘无中生有’‘天马行空’‘小题大做’,通过发现、总结,把项目建设做强,成为发展支撑点。”

  “融合串联”思维

  既要保护原有生态,又要用文化创意激发活力,将产业与文化串联,融合生产、生活与生态,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题中之义。

  结合基金项目推进,平山镇在钵盂湖畔复原重建了一座十里长亭,纪念一位忠孝贤能的文科状元。

  祖籍平山镇大椴村的明末文科状元刘若宰,因相貌丑陋遭崇祯皇帝刁难,打算将状元点给他人。皇帝随口说刘若宰家乡没有名胜,他当即回复说有十里长亭,皇帝以为是有十里长的亭子,状元最终花落刘家。实际上,这座长亭里他家十里开外。

  “通过提升内涵,扩张外延,围绕镇域戏曲文化、状元文化、钵盂湖自然特色、现代农业等优势,开发‘戏曲皖水之源,状元若宰故里,五彩钵盂福地,现代农业硅谷’等功能资源,加快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格局。融入版块经济,让乡村有山有水、有人有物、有情有义、有故事有乡愁。”汪金生认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少不了融合与串联,所有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产业和文化的串联,拓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一个成熟的产业园、示范区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新业态,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是一副空皮囊,而完善的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包含多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0.54亿元,目标年产值20亿元的平山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布局建设绿色稻米、畜禽产业集群、特色林业、特色水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美丽乡村建设6个示范区,将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以产业化项目为载体,推行“种、养、加、饲、肥”五级循环的农业生产发展战略,最终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的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田园综合体就是为了把城市的资本与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村,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

  “协同撬动”思维

  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新措最亮的点。

  2017年1-6月,平山镇实现工商税收247.2万元,限上法人销售品零售额39232万元,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管窥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而在田园综合体实践中找到答案的藏富于民,让“新农民”的身份成为骄傲。

  在平山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优势和产业扶贫资金的“酵母效应”下,“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猫山社区选择了肉鸡养殖,鸣凤村发展专用品牌粮食项目,实现了“一次性扶贫”向“可持续扶贫”发展,扶贫与开发齐头并进。

  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民的现代化。要有新型农业主体的加入,协同农民、农村、农业发展,更要以全局观念,融入到全县全域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协同”才能形成“撬动力”,已是平山镇上下的共识。

  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产业,而优势特色产业是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在怀宁县田园综合体建设设想中,已突破2万亩种植规模的蓝莓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良种繁育、规模种植、批量保鲜、蓝莓加工以及文化旅游为主的蓝莓产业链,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就将依托特色产业的成效构建。

  自今年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成为又一投资新蓝海。平山镇乘着东风,引导绿茵农业通过以商招商形式,盘活闲置资产,引进福建“康之味”蓝莓深加工项目,发展蓝莓饮料、蓝莓果汁等产业。

  丁江波告诉记者:“平山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以较为成熟的农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组建起的集团公司、科学的农业循环经济链条,通过‘农业+’,抓好生产、产业、生态、服务、运行体系,积极参与田园综合体配套产业、支柱产业、衍生产业的发展。”

  怀宁县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一项综合开发工作,把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要素汇聚在一起,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考验的是地方的行政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者的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