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分离焦虑”该如何“治”?

  作为学校教育的铺垫,学前教育已然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教育领域之一,由于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年幼,难免在首次离开家长怀抱时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对家长们来说,孩子在园内的一举一动却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们的神经。那么,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顺利度过过渡期呢?家长又该如何理性对待孩子刚入园的表现呢?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幼儿:新入园“哭声一片”

  每年的九月是大学和中小学开学的时节,也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节。一个个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年幼孩子,怯生生地走入了幼儿园的大门。在初入幼儿园那一周,常常是哭声一片。孩子们和父母亲人的分离焦虑,不但困扰着很多幼儿,也困扰着很多家长,同样也为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去年我家宝宝年满三岁了,是时候上幼儿园小班了,我们实在怕她不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提前给她打了‘预防针’,我告诉她,幼儿园是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会有很多小朋友陪她一起做游戏。”11月17日,家住天柱山东路的年轻妈妈刘女士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预防针’似乎起了一定效果,第一天入园时,宝宝一直高高兴兴地,看到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师还会主动上前有礼貌地打招呼,我和孩子爸爸离开幼儿园的时候都很放心。可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时候,宝宝却很不情愿,非常不配合,最后还哭闹了起来,怎么哄都不行,最后还是她爸爸说带她上街玩,才把她‘骗’到了幼儿园。虽然孩子一直在那边哭闹不休,当时我们一狠心,顾不上孩子在那边哭闹,把孩子丢给了老师悄悄走出了幼儿园。”刘女士说,孩子对于入园的抗拒直到一个星期后才渐渐好转。

  市民朱女士的宝宝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可如今回想起送孩子入园的经历,那场景也依旧历历在目。“我家宝宝也是的!那么小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来到陌生的集体中,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不适应很正常。我还记得那天去幼儿园接他时,他一看到爸爸妈妈就放声大哭,哭完又咧着嘴大笑起来,说还以为爸爸妈妈不要他了,幸好爸爸妈妈来接他回家了,那个神情让人哭笑不得。之后,我们每天坚持鼓励他入园,老师也常和我们分享孩子在园内的举动,听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不错,我们一颗心才总算放下来了。

  家长:充当“扒铁族”的真不少

  每逢幼儿园新生入园,常能在园外看到一群人,有老人也有年轻父母,他们弯着腰扒在铁栏杆上,偷偷朝里观察。遇到这类人群,大家别见怪,这些都是自家孩子刚入园的家长,早上送完孩子,他们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站在园外的角落里向园内眺望,有的甚至边看边抹眼泪,他们被称为“扒铁族”。

  说到孩子入园家长同样出现焦虑的现象,市民李女士似乎最有发言权。“孩子奶奶就是典型的‘扒铁族’。她退休在家,整天围着孙子转,上幼儿园孩子没出现不适,倒是孩子奶奶总放心不下,不但执意亲自接送孩子,而且送孩子进幼儿园之后,还迟迟不肯离开;出门买菜都要从幼儿园那绕两圈望望,生怕孩子在幼儿园没吃饱饭、受委屈了。我怎么安慰她都不管用,她只有亲眼见到孩子好好的,悬着的一颗心才落地。”

  “每年即使新学期过去一些时日了,家长们还是放心不下,其实我们园方并不赞成家长们的做法,但是又觉得情有可原。”孙曙光是迎江区六一幼儿园的副园长,有着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11月20日,孙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到九月份新生入园时,一些家长们早上送完孩子后舍不得离开,在围栏外踮起脚“目送”着孩子,只要孩子一回头,家长眼圈就泛红,一脸依依不舍;甚至有的家长特意上班时抽空跑到幼儿园外来看孩子做课间操。孙曙光认为,家长大可不必这么做,“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哭就心软了,抱着孩子不肯放手,还有家长自己急得要哭的,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一个错觉,让孩子认为幼儿园是个很可怕的地方,哭闹便会变本加厉。因此家长送孩子入园,要大大方方地与孩子道别,不要做出恋恋不舍的样子。”

  帮孩子过渡,看专家支招

  那么,上幼儿园对幼儿有什么帮助?怎样摆脱不安情绪、快速融入集体?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呢?孙曙光向记者阐述了她的一番见解。

  孙曙光说,“我们建议3岁至6岁的适龄儿童上幼儿园,幼儿在3岁之前仍处在亲子依恋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3岁左右的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和家庭来到幼儿园,情绪会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玩等,这些表现通常被叫做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而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的。”

  据孙曙光介绍,家长应该在孩子入园前多进行沟通交流,要信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树立一种自豪感,可以告诉孩子:“你长大了,要像爸爸妈妈一样上班,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变得更加聪明和能干。”家长千万不要拿幼儿园吓唬孩子,以免使其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家长要开明,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最好不要过多干预孩子,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多外出带孩子和同伴玩耍,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会适应性强,能更快融入幼儿园生活。”

  而说到一些新入园的幼儿家长同样存在焦虑的现象,孙曙光表示,家长“不放心”虽能理解,但焦虑对孩子没有什么实际帮助,“一些孩子被家长接走后,家长第一句话就问‘可吃饱了?课堂上有没有挨骂?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类似的消极语言暗示反而会使孩子产生误解,认为幼儿园是个不好的地方,相反,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可以多与孩子交谈些幼儿园中有趣的活动和新鲜的事物,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在孩子面前露出担心紧张的神情。”

  “家长协助是帮助幼儿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的重要一环,作为我们幼儿园方,在关爱孩子的前提下,通过做一系列游戏、肢体接触来分散孩子注意力,获得孩子们的信任,帮助孩子更快融入群体。”孙曙光告诉记者,一般两周以后,大多数新入园的孩子基本能融入幼儿园生活。“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儿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将会对其今后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延伸阅读

  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异常

  当孩子有哪些迹象时说明他在幼儿园有异常情况?作为家长应该细心观察。

  身体有伤痕:孩子身上突然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一定要仔细询问孩子伤害是怎样造成的。

  不愿上学:孩子忽然讨厌上学了,说什么也不肯去幼儿园,那么家长就一定要注意了。

  无端情绪化:孩子每次回家总是很沮丧,甚至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变得十分敏感、爱闹情绪,或者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那么家长就要留心了。孩子常做噩梦,甚至在梦里大哭大叫,尿床,也是孩子遭遇侵害常出现的症状。

  如厕习惯:孩子总是憋着坚持回家上厕所。

  出现暴力倾向:如果孩子开始欺负兄弟姐妹或更小的孩子,有可能受到了暴力,他会不自觉地转换角色,变为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