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产业扶贫来“造血” 脱贫路上稳步行

  “去年我养的牛,帮扶人全帮我销了,比我自己卖多挣了1万多元呢。今年不愁销路,我准备再多养几头,明天就去买牛回来。”3月23日,记者走进岳西县白帽镇南庄村,56岁的徐凤虎兴奋地跟记者说起了他从产业扶贫中得到的真实惠。

  南庄村位于白帽镇西南部,全村总面积14.9平方公里,有635户,2302人,其中,贫困户有241户80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5%。该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产业落后,主要劳动力多在外务工,留守的主要是老弱病残人员,造血功能不强。去年以来,该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扶贫全覆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适宜本村发展的脱贫致富路,贫困户也从中获得了致富的信心和动力。

  农产品不愁销 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信心更足了

  农历早春二月,正是农忙时候。家住南庄村的徐小炯早已开始了一年的忙碌,去年他在产业发展中尝到了甜头,今年他准备扩大种养殖业的规模,茯苓种上一两千窖,生姜再多种一亩,鸡也再多养200只……对于今年的发展,他信心满满。

  徐小炯今年44岁,家里有5口人,是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患有高血压,老父亲身体也不好,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因为建房子还欠了外债。以前他在外地打工,但收入并不好,回到家后,听说有小额扶贫信用贷款,于是他去借了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家养起了鸡,还扩大了茯苓和生姜的种植规模。去年,他家的纯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而2015年他家纯收入还不到1万元。他说,“出去打工也没挣到过这么多钱呢。”

  同样对今年的发展充满信心的还有徐凤虎。徐凤虎家有4口人,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妻子身体一直不好,儿子刚大学毕业,老母亲已经80多岁,他无法出去打工,一直在家靠养牛维持生计。

  “以前只养三四头牛,自己卖,难找销路,不敢养多了。去年我家的帮扶人——岳西农商行的徐进军赶来问我有什么困难,我告诉他,我家养的牛愁销路,他当即就答应帮我销。去年下半年,我出栏的5头牛他都帮我直销了,卖了4万多元,比我平常卖活牛到市场上多挣了1万多元呢。”说起这些,徐凤虎很是开心,“他帮我养的牛找到了销路,比给我多少钱都让我高兴,这才是真扶贫嘞!”

  徐凤虎告诉记者,现在的政策好,他在家养牛政府还给送钱来(产业奖补),而且,养的牛也有销路了,他今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养10头牛。眼下青草都长出来了,他马上就去买牛回来。

  推动产业发展 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支撑

  在南庄村,像徐小炯、徐凤虎这样的种养殖大户已不是个位数了。

  “目前我们已培育了百只以上养羊大户两户、5头以上黄牛养殖大户10户。”南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查道恒告诉记者,村两委在贫困户中实施了“五位一体”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采取“政府+帮扶单位+帮扶人+银行+产业带头人”的模式,选取有能力发展的贫困户,发展养牛、养羊、养猪20户,起到了产业大户的引领示范作用。

  查道恒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担任过南庄乡的乡长,去年从岳西县林业局下派到南庄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他对于南庄村的情况非常熟悉,深知“穷根”在哪儿。

  “过去,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主要劳动力皆外出打工,留下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南庄村有635户,2302人,贫困户有241户807人。贫困户中有153户是因病致贫,33户因学致贫,45户因残致贫。”查道恒娓娓道来,今年贫困户虽然已能全部脱贫,但要拔掉“穷根”,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产业支撑。

  要让贫困人口收入有保障,扶贫成果稳得住,就必须建立常态化的增收模式。去年以来,南庄村积极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引导贫困户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扶贫全覆盖。培育“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实现种养结合,做到贫困户有不少于一个以上的短期、一个以上的中长期产业为支撑。

  在今年的计划中,还有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栽植果树,兴办家庭农场2~3户;鼓励兴办农家乐或森林人家5户以上;兴建一座小型夏秋茶加工厂,以此带动全村500亩老茶园的改造升级。

  打造油茶大村 通过“一村一品”带富整个村庄

  稳定扶贫成果,需要有长效产业支撑,南庄村的优势就是油茶。

  “整个南庄村是一个‘聚宝盆’型的地貌,四面环山,中间是个小盆地。过去,南庄是白帽镇的粮仓,如今畈区的田里也都种上了生姜、大蒜等时令蔬菜,而四周的山上也有丰富的资源,比如油茶。”据查道恒介绍,油茶是南庄村的基础产业,以后也是支柱产业。在南庄村19256亩的山场上,已经有野生油茶6000亩。最近两年又发展了高标准油茶630亩。接下来,他们还将联合一家集团公司利用村民家中弃耕、撂荒的田地,通过“三变”模式,发展油茶种植。目标是使全村的油茶种植面积达到上万亩,户均油茶种植面积达到5亩。人均占有面积大,如此才能“立得住、富得上”,靠山吃山就有基础了。

  “油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去年油茶果已经卖到了每斤1.5~2元,茶籽仁卖到了每斤12~15,还一直供不应求。粗略计算一下,每亩油茶的收益能够达到8000元。”查道恒告诉记者,新栽的油茶虽然要七八年才能够挂果,但野生油茶通过低产改造,很快就能够见到收益。目前他们已经争取到了林业项目支持,通过抚育、复垦施肥、整枝,使野生油茶通风透气,提高其品质和产量。接下来,村里还会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抓好油茶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在查道恒的规划中,油茶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更能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油茶一年能开两次花,每到开花时,漫山遍野,雪白一片,非常好看。”江天集团新建的2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就是按照观光旅游点来打造的。他将过去的巴茅山改造成了油茶园,并建有休闲步道,供游人健身、观光。

关键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