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女能人

  1975年5月出生的金玲是宜秀区螺山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都说扶贫工作队队长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当村民们说起这个“弱女子”时总会由衷地为她竖起大拇指,有想法、有办法、有真情是群众们对她的评价。

  螺山村是宜秀区贫困村之一,曾被称之为难度最大、问题最多的贫困村。如今的螺山村,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一盏盏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一块块绿意盎然的蔬菜基地,与青山绿水、农户住宅相映成辉,一副美丽乡村的和谐画面出现在人们眼前。为了这些改变,金玲付出不少。

  贫困户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螺山村893户农户3076人,其中贫困户85户21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金玲任职后第一件事就是进村入户、摸清底数,尤其对85户扶贫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和想法需求进行了详细走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她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研究制定了脱贫攻坚三年帮扶工作规划,同时对85户贫困户逐一制定了“个性化”帮扶措施,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每项扶贫政策措施。自2015年8月驻村,她走访了所有贫困户,光走访记录就写了10多本,详细记录了贫困户的家庭生活状况、致贫原因、诉求愿望和全村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2016年脱贫户80多岁的方莲友,年初同儿子张文满一起去大连生活,因病在大连去世,老人家是名党员,她儿子将消息告诉金玲时吞吞吐吐,金玲追问得知他着急回家办丧事,放下电话她就与村两委商讨,决定由村里出面与公墓联系,帮助张文满解决了问题。

  2017年5月16日,金玲入户走访得知贫困户朱一开的老伴方翠兰患白内障快失明了,生活无法自理,儿女在外工作,无法带她就医。她马上让朱一开做好准备,次日清晨6点没到,她开车到朱家,送老人赶到安庆的医院时还不到8点,忙着排队挂号找医生,等手续办好,她又急匆匆赶到村里召开扶贫攻坚周例会。

  金玲多次到贫困户家帮助整理整洁家庭卫生、烧饭,还骑车接送不会骑车的贫困户买食用油等等……

  帮助贫困户

  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金玲联系亲友帮助销售贫困户养殖的畜禽产品,一方面她挨家挨户收畜禽产品,并用自己的车带到安庆城区卖给亲友和酒店、敬老院和企业等,先后帮贫困户刘克玉、董金贵、刘春生等销售家禽近千只;另一方面她请有关单位和亲友到螺山村走访慰问贫困户,扶贫济困,帮助贫困户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临走时还购买一些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对于金玲来说,帮扶困难群众都是她应该做的。

  当地群众说,一年365天,金玲每年在村工作至少300天,村部的办公室也是金玲的简易宿舍,里面除了办公桌椅,文件柜背后的一张床就是她休息的地方。“来到螺山村,回家就成了奢望,正常每周能回去一趟就非常不错了。”金玲说。2016年防汛期间,她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一方面冲在防汛一线,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转移受灾贫困群众,做好安抚工作,与群众吃住在一起。因为忙着防汛,她把母亲的生日忘了,因为扶贫,她无法照料女儿的生活……

  把发展产业

  作为精准帮扶的根本途径

  “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是不长久、也是不稳定的。”说起该村的特色种植养殖业,金玲如数家珍。她说,螺山村抓住惠农支农政策和产业扶贫的契机,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积极培养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特色农业,如今螺山村涌现了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合作社,一批特色产业初现规模。通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稻虾连作”、“特色池塘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集成创新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种养植大户+贫困户”、“帮扶干部+贫困户”帮扶致富的新路子。产业项目总投资1006.1万元,其中:“稻渔综合种养”325.1万元,“特色池塘养殖”681万元。项目带动农户514户土地入股(其中贫困户48户),85户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享受财政补贴23.328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由不足2900元上升到5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由收入不足5万元到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近35万元。

  金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服务宗旨。螺山村从过去的落后村变为现在的先进村,2016年获得安庆市和宜秀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庆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