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快讯 >

答好扶贫“卷”


  宿松县河塌乡斗山河村曾小有名气,出名的原因就一个字“穷”!因为交通不便、农业经济发展单一,这里贫困面较大,贫困度较深;因为村级经济匮乏,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村级负债近200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5户1515人,居全县第二。

  扶贫工作队来了,脱贫专班来了,党的惠民政策来了,各项扶贫资金来了……许是穷久了、穷怕了,压抑等待太久的斗山河村,伴随着全市决胜脱贫攻坚进军号角的鸣响意气风发、热情高涨。仅用了四年的时间,斗山河村的贫困户就减少了375户1420人,2018年斗山河村实现整村出列。这道脱贫的“减法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这是各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脱贫攻坚生动实践——

  答好扶贫“卷”

  本报记者 陆 飞

  科学制定

  “扶贫战术”

  回望来路,斗山河村有着怎样的贫困现实?

  位于宿松县河塌乡西北部的斗山河村,共有61个村民组1884户,总人口7206人。因为交通不便、农业经济发展单一,这里贫困面较大,贫困度较深;因为村级经济匮乏,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村级负债近200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5户1515人,居全县第二。斗山河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期以来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也一直困绕着贫困群众。

  如何摆脱贫困?精准识别、科学制定“扶贫战术”是关键。

  2014年,宿松县政务中心成为斗山河村帮扶联系单位,全程代理中心主任朱双进挑起了第一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重任。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朱双进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进农家、访农户,察实情、摸家底,跑遍了每一个村民组,向村民们宣讲党的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慢性病救助等政策措施,确保精准扶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经过细致摸底、精准识别,全村因病、因残贫、因学、因缺劳力或缺资金等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计415户、1515人。

  底数清了,就能对帮扶对象精准发力。

  为实现精准扶贫,围绕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贫困类型等,扶贫工作队量身定制“脱贫攻略”,为每个贫困户建立台账,全面掌握其家庭状况、生活状况、生产条件、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和面临的主要困难,真正做到了信息准确,不错不漏,为精准施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依据“资料”采取“一户一策、一人多策”的扶贫措施。

  杨求兵是斗山河村杨湾组村民,前些年在外做石工不幸受伤,丧失劳动力多年,两个孩子在学校读书,是全村有名的贫困户。朱双进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杨求兵有搞蔬菜大棚的想法后,先后和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帮他流转承包向阳、后东、后西三个村民组闲置荒地80亩,先期建起了20个蔬菜大棚栽种了十多个品种的蔬菜和瓜果。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杨求兵不仅注册成立了“宿松威隆家庭农场”,吸收7户贫困户为成员,而且年产值可达50万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

  山,挡得住视线,却无法禁锢梦想。

  4年多来,斗山河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个又一个扶贫新亮点在这里蓬勃涌现:危旧房全部得到改造、水泥路四通八达、自来水连接家家户户、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份颇有“斗山河特色”的脱贫之路让村民们心里有了底。

  齐心协力

  拔掉“穷根”

  时入深冬,无畏岁寒。走在斗山河村的道路上,记者发现,这里处处涌动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浪潮,须臾也没有放缓脱贫攻坚的步伐……

  在斗山河村占地20亩的番鸭养殖基地里,数万只即将进入出栏期的番鸭长势良好,正在大棚内添加饲料的贫困户贺笃旺忙的不亦乐乎。贺笃旺告诉记者,他每个月工资能拿到3000块钱,加奖金每年能达到四万元左右,不仅实现了顺利脱贫,而且掌握了丰富的养鸭技术。“说实话,现在基地都舍不得让我走呢!”贺笃旺有些得意的说道。

  为实现“村有当家产业”和贫困村如期出列的工作目标,斗山河村在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指导下制定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实施方案,选择“番鸭养殖”作为村集体主导产业。他们通过“村集体+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贫困户)”的方式,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利用村集体山场建设一个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番鸭养殖基地。截止2018年底,基地已养番鸭五批8万只,出栏7.5万只,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20万元。与此同时,基地还能吸纳16户贫困户稳定就业,带动周边300户贫困户进行番鸭养殖,稳定增收。

  开准了“药方”才能拔掉“穷根”。

  斗山河村结合实际,“亮剑”脱贫攻坚。除了番鸭养殖基地,斗山河村还还建立了村级光伏电站两座,户用光伏电站一座,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带动75户贫困户实现年增收2000元以上。整合资金60万元新建油茶基地已完成450亩油茶种植,并于合作企业签订了油茶产业合作发展协议,可实现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

  从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村级负债近200万元,到如今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的逆转,斗山河村通过栽下产业这颗“摇钱树”,实现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增收。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2014年脱贫57户、241人;2015年脱贫 97户、397人;2016年脱贫52户、209人;2017年脱贫63户、269人;2018年脱贫106户、304人……这道脱贫攻坚的“减法”题,斗山河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这道脱贫的‘减法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这是各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脱贫攻坚生动实践。”宿松县政务中心主任齐长升对记者说,四年多来,一批又一批扶贫干部在斗山河村前赴后继、忘我工作,就是为了早日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而不断地冲刺。“下一步,我们会竭尽所能帮扶斗山河村做好持续增收的‘加法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