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集体一等功”背后的人和事

   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桐城市人民检察院等98个全国先进集体记集体一等功,安徽省有4个检察院受到表彰。作为基层检察院,桐城市人民检察院何以获此殊荣?在荣誉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任何一点小差错,都可能给人民利益带来大危害”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一种追求和境界。

  去年8月的一天,周五,天还下着大雨。想着老科长钱立志已经办好了退休手续,下周就要正式离岗,今天肯定是不上班了。何况这一阶段因为接连加班,困扰钱立志多年的颈椎病又犯了。于是,王国华就起了个大早,准备整理一下今天要报送的材料。

  可让王国华诧异的是,钱立志竟然先他一步到了办公室。钱立志一边用毛巾擦拭着被雨水打湿的头发,一边用手指了指办公桌上那一摞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案卷。

  “国华啊,我这人你知道,有点强迫症,有些事情不当面和你交代,就是感到不放心。我们检察人,任何一点小差错,都可能给人民利益带来大危害。”……

  去年控申考核进入全市先进行列,获得“全国文明接待室”这一荣誉称号,王国华个人也获得全省控申业务能手称号。“而这些都离不开钱科长的辛勤付出和悉心指导。”王国华说。

  “作为检察官,就是要当好公共利益的守护神”

  公益诉讼从来都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

  “李某某,桐城唐湾人,自2015年9月起,在没有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三次砍伐树木烧炭……”面对案卷,桐城市人民检察院民行科徐进峰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一次自己接手的案子,看起来案情简单,但是作为安庆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其产生的影响早已超出了案件的本身。

  “作为检察官,就是要当好公共利益的守护神,否则就是失职。”在又一次的案情研判会上,徐进峰对大家说道。

  经过几次研讨,民行科决定从公益损害的角度入手。可检察官们明白,对案件的审理判决,要的是证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了安庆长江环保协会的一名志愿者、安庆师范大学的孙博士,委托专家团队对这个案子的公益损害进行鉴定。

  如今,这一安庆市公益诉讼第一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共产党员,要在奉献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储主任,那个报告写好了没有?”“储主任,新进人员的政审材料要抓紧时间落实。”“储主任,今天有外单位人来交流学习,你给安排一下。”“储主任……”

  每天,桐城市人民检察院政治处主任储敏刚一到办公室,各种各样的电话就会不期而至。繁忙而劳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报表,干不完的琐事……

  大家看到他那么辛苦,有人曾不解地问他那么拼干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储敏总是笑笑,不说什么。“共产党员,要在奉献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这是他的党员笔记中的一句话,事实上,这句话早已为他的所作所为做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我是检察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沉甸甸的大字,始终镌刻在全体桐城检察人的心中。桐城市人民检察院侦监科长储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2017年公安机关报捕一起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案件,为查明案件事实,储诚在案件办理期间,多次同公安机关办案人沟通、引导侦查;多次走访原审法官,摸清实情;多次调查取证,排除办案障碍,最终查明犯罪嫌疑人试图通过虚假诉讼转移财产以抗拒执行。该案的处理既打击了犯罪嫌疑人的气焰,也还被害人以公道。

  尤其让人动容的是,那是1992年,几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桐城市,在姜团圩圩堤即将发生溃堤险情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带着18名村民跳入水中,奋勇救险,最终护住了圩堤,护住了圩内数千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被问及当时的感受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检察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在抗洪抢险的几十个昼夜里,他不惧生死、一心为民,被桐城市委市政府记大功一次、最高人民检察院记个人一等功一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