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产业扶贫走出“造血之路”

  近年来,岳西县店前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走上产业化脱贫之路。

  殷立新是天台村曹河组村民,全家4口人,一对双胞胎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年学费就要四万余元,妻子常年生病,医疗费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这一切全靠殷立新在温州皮鞋厂务工的微薄工资收入,整个家庭陷入了贫困的窘境。

  2015年春节,殷立新返乡过年时,看到家乡天台村广阔的山场,萌生出发展生态养殖的想法,并且得到镇、村的积极支持。随后,镇、村专门带上殷立新等村民,到太湖县一家养殖厂参观,学习黄牛养殖的基本技术。得知殷立新缺少启动资金,镇、村又帮他争取到帮扶资金,并到金融部门办理了小额信贷。

  当年春天,殷立新和其他村民一道,引进30条黄牛,建起了天台村第一家生态养殖场。店前镇还帮助他办理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联系牛肉外销渠道。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2016年,殷立新牵头成立了新和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镇、村帮助制定了“合作社+贫困户”的联户寄养经营脱贫模式。当地汪常红等7户贫困户也加入了合作社,并利用贫困户小额信贷入股,每年可获得3000元分红收益。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殷立新决定在养殖过程中“化整为零”,将黄牛交给贫困户放养,由合作社负责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看养要求,贫困户按照要求负责看养,双方签订看养合同。贫困户看养一头黄牛,每月可获取得400元左右的收益。2016年,新和合作社纯收入达12万元,殷立新也在当年实现了脱贫。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店前镇回乡创业的贫困户逐渐增加,他们纷纷养殖土鸡、番鸭等,收入也得到稳步增长。目前,店前镇已发展黄牛养殖120头、番鸭年产10万只,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致富作用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