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林下生“金”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崛起的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它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我市又有两家企业上榜。截止目前,我市一共有7家单位被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我市是林业大市,这一片会呼吸的土地,不仅像“肺”一样,“吐纳”最新鲜的空气,也像一个“聚宝盆”,给人们带来各种实实在在的财富。近年来,我市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积极引导发展林下经济,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类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涌现。林下经济已成为产业增长的“新亮点”,走出了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科学发展之路。

  林下生“金”

  本报记者 查灿华 本报通讯员 杨四清

  林下套种 以短养长

  “你在村里,走到哪都能看到我的人在干活。”在潜山市水吼镇割肚村,徐胜祥的产业已遍布全村。割肚村有37个村民组,他流转的土地覆盖了28个村民组。

  徐胜祥的梦香缘公司是安庆市政府2014年招商引资来的企业,计划投资2.4亿元,进行林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林业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目前,公司已租赁山场建立基地11000亩,基地涉及水吼镇割肚村、马潭村及余井镇岭头居委会等。今年,该企业基地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3月15日上午,记者刚走进割肚村便迎面碰到了拉着一车结香往回赶的徐胜祥,记者跟在后面,来到了结香的加工地。小小的一个院子,聚集了数十个忙碌的工人,有人在往锅炉里添柴,锅炉后面蒸着的是新鲜的结香树枝;锅炉旁边,十来个工人正在给蒸熟的结香枝剥皮;剥好的树皮捆好后,浸在水缸里;路边还坐着十来个工人,不时从缸里拿出树皮,堆在桌边,再一条一条拿起,用刀刮去深色表皮。剥去皮的结香枝,则被整齐地码在马路对面的空地上。

  “这活儿不难,手脚麻利些,半天就能挣七八十元呢。”记者注意到,这儿的工人以五六十岁的妇女居多,她们皆是附近的村民。手里干着活儿,嘴上拉着家常,现场不时传来谈笑声。徐胜祥说,在他的公司,长期干的村民有26个,临时工还有四五百人,“公司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解决贫困户就业92人,户均增收1.2万元”。

  工人们手里忙活着的结香是徐胜祥的主打产业,“结香全身都是宝,花能入药、做高档花茶,树皮是做高档纸张的原材料,树枝还能做成工艺品出口到北美。”徐胜祥介绍,结香丰产时,亩产值能达到四五千元,他在割肚村就种有3500余亩结香。

  随后,徐胜祥开着小卡车带记者逛起了他遍布全村的产业。割肚村中间是小盆地,四周是山,沿着村里的主干道,路两旁是成片的油茶地,但地里又不全是油茶,中间还套种着结香。“种油茶,6年才有收益,而结香,头年种第二年就有收益,这样的搭配,也是为了高效利用土地。”徐胜祥说,林下套种,在他的基地非常普遍。

  沿着主干道往山上走,沿路记者看到了6亩蓝莓地,200多亩山核桃+冬桃基地,及100多亩的林下养鸡场。蓝莓去年挂果,亩产千斤,净利润就有10多万元;冬桃林,曾是荒山,如今密密地种上了冬桃和山核桃。冬桃即将开花,但到冬天才会摘果,去年刚挂果时,就有外地果商来预定,最低定价25元/斤,今年进入盛果期,预计亩产值能超过1万元。等七八年后,冬桃树淘汰时,山核桃正好进入挂果期,亩产收益也能达三四千元;养鸡场里,数千只三黄鸡漫步在竹林间,吃林间的虫子、蔬菜,徐胜祥还在鸡场里装了摄像头,远在上海的专卖店里,四周皆是显示屏,直播养鸡场里的动态。鸡定价120元/只,鸡蛋2.5元/枚,仍供不应求。

  “这一块是玫瑰+山核桃,那儿是山核桃+结香,山那边我们还在林下套种了覆盆子、防风、白芨……我们在割肚村有4600多亩基地,你才看了三分之一呢。”站在105国道,能俯瞰割肚村全景,徐胜祥一一指给记者看,而这些地,曾经都是抛荒地或是被火烧过的荒山。下一步,他准备做中药材深加工,并打造森林康养度假村,最大限度挖掘林地优势,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

  林下养鹿 年入千万

  在水吼镇黄龛村,一家林下鹿场也在今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该鹿场是一家集林下养殖鹿产品深加工、销售、旅游、休闲、康养等综合型林下经济产业企业,是水吼镇2016年招商引资项目。

  走进鹿场,记者首先看到的是陈列在企业负责人王立果办公室里的数十种鹿产品,“鹿的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角、鹿鞭、鹿肉、鹿筋、鹿胎和鹿内脏等,可以加工成药品、保健品30多种,连鹿粪便也是种植瓜果蔬菜的优质有机肥。”鹿场场长程金权介绍,梅花鹿寿命为20岁至35岁,收获鹿茸年限一般在15年以上。一头鹿每年可以割2次鹿茸,分别在五六月份和七八月份,梅花鹿一年能割6斤鹿茸,能卖五万元左右;马鹿能割25斤鹿茸,能卖出三万元左右,鹿场的年销售额能达到5000多万元。

  1000多头鹿,何以产生如此大的效益?秘诀就在于林下散养。王立果是黑龙江人,曾在老家做生意,2013年破产后,他来到妻子家乡安徽凤阳县开始养鹿。从前都是圈养,2015年,他偶然在四川一家鹿场里,了解到了散养模式,散养的鹿茸一斤能卖1万元,而他圈养的,一斤才两三千元。他便动了散养梅花鹿的心思。

  2016年,程金权也动了养鹿的心思,他去找王立果学习养鹿的技术,并邀请王立果来潜山考察。王立果来看过之后,就动了把鹿场搬过来、发展散养模式的念头。于是,俩人开始合伙养鹿。

  王立果看中的地方,是一片竹林,连绵的竹林,此起彼伏,从山脚一直蔓延到了山顶。靠近竹林,看到比人还高的铁丝网时,就到了鹿活动的区域。走进鹿园,数十只梅花鹿或站、或躺在路边,看到人并不惊恐,反而走上前来与人互动。同行的人告诉记者,这是宠物鹿,从小就见人,都习惯了。再往前走,竹林被分隔成一个个区域,圈里只可见几只鹿在警觉地看着来人,“鹿很胆小,一到山上就难觅踪迹。”

  从圈养到散养,并不容易。刚开始,王立果流转1000多亩林地,投放了100头3年以上的鹿做实验,但圈养的鹿一进山林,就因山路陡峭,出现了摔断腿的情况,才一个星期就有15头鹿因此死亡。后来,他采取分版块,每二三十亩林地投放20头鹿,小范围饲养,便于饲养员观察;同时,划定1.5亩的区域把圈养的鹿先单头投入里面,熟悉竹林环境,15天后再投入小区域合群饲养。鹿在林中吃百草,每天再给它们喂一次黄豆、秸秆等精料。最终,鹿适应了散养环境,第一批加工出的3千克鹿茸,王立果结合市场定价40元/克,很快一抢而空,进账12万元。

  现在,鹿场面积扩大到了近4000亩,鹿的数量增加至了1300多头。二期、三期也在建设中,计划流转土地13700亩,养鹿2万头。鹿场租赁林农山场,按年付租,每亩100~260元,并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带贫困户“入股”增收,去年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210万元。

  如今,林下经济已成为产业增长的“新亮点”,走出了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科学发展之路。记者从市林业局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科了解到,2018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84万亩,参与林下经济发展人数18万余人,林下经济收入实现近90亿元。其中,林下种植面积59.97万亩,实现收入12.88亿元;林下养殖面积14.97万亩,实现收入6.55亿元;采集加工面积20.5万亩,实现收入2.8亿元;森林旅游经营面积89.35万亩,实现收入67.65亿元。截止目前,我市一共有7家单位被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大量曾经仅仅依靠每亩几十元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山区农民,终于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守来了自己的金山银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