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入夏已有两个多月,三伏天的初伏也过去了一半,但与三伏天紧紧相依的高温晴热天气迟迟不见踪影。清爽凉快的夏天着实令人喜爱,但同时,很多市民心存疑惑,今夏为何不同寻常?
入伏首日仅23℃ 创五年来最低
7月16日是入伏第五天。当日早晨7点,全市气温在23℃到25℃之间,宜秀区杨桥镇、潜山市黄铺镇、怀宁县石镜乡等地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般清凉完全没有三伏天的样子。
提起三伏天,人们会想到骄阳似火、热浪滚滚的场景,就在大家为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准备了冰西瓜、啤酒的时候,天气君却没有按正常剧本演出,早晚的凉意让人有深秋的感觉,白天的阳光也不灼热。
体感温度低,实际气温也不高。把时间拨回到入伏第一天(7月12日),这天全市经历了一场中雨,平均降雨量超过25毫米。当天,市区早晨的最低气温是21.1℃,白天最高气温缓慢爬到26.8℃。
去年入伏时间是7月17日,当天早晨最低气温为25.9℃,中午时最高气温迅速攀升到36℃,由于紧随其后的18日和19日的最高温超过35℃,入伏当天我市便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连续三天日最高温超过35℃则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一个湿漉漉,一个火辣辣。去年和今年,同样是入伏首日,最高气温相差了9.2℃,今年入伏首日的最高气温比去年入伏首日的最低气温只高了0.9℃。和去年相比,今年入伏显得十分低调。
入伏首日的平均气温打破了近年来的历史记录。近五年以来,安庆入伏第一天的平均气温分别是:2015年29.3℃,2016年27.8℃,2017年30.4℃,2018年30.7℃,2019年23℃。从数字可以看出,今年入伏首日的平均气温创五年来最低。
气温不高还算入伏吗?其实,无论天气热不热,到了日期就是入伏,入伏不受天气影响。真正盛夏的到来还得看何时出梅。按照气象标准,出梅的前提是安庆告别梅雨带、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然而,最近副高仍然畏缩在我国南部,包括安庆在内的江南地区依然在梅雨锋的笼罩之下。
梅雨期偏长 梅雨量偏少
梅雨季和三伏天相遇,从历年看,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去年我市7月17日入伏,7月9日“梅姑娘”便早早离场。2017年虽然入伏和出梅实现了无缝对接,但“梅姑娘”和“三伏哥”也只是擦肩而过,一个7月12日登场,另一个7月11日离开。
今年初伏过去了一半,梅雨季还未结束,并且还将延续一段时间,也就是说梅雨季至少覆盖三伏天的整个初伏阶段。二者相遇很大可能会带来高温和雨水齐飞的天气,但是今年梅雨锋上空的冷涡过于强盛,副热带高压过于疲软,冷涡压的副高完全抬不起头来,所以“梅姑娘”占据了主导地位,很温柔地为市民们洒下一片阴凉。
再来看看“梅姑娘”今年的成绩单。今年梅雨季从6月17日开始,到7月15日已经过去29天了,往年梅雨季大约有25天,今年梅雨季偏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虽然梅雨季比往年长,但梅雨量比往年少。往年梅雨季的平均降水量是336毫米,今年梅雨期间全市平均降水只有225毫米。29天内我市下了16场雨,其中暴雨(50毫米到100毫米)和大雨(25毫米到50毫米)各只有一场,中雨(10毫米到25毫米)5场,小雨(10毫米以下)9场。梅雨整体呈现出次数多、雨量少的特点。
本月上半月气温偏低 没有出现高温日
根据市气象台的统计,今年七月上半月的平均气温比往年低。
一般小暑过后,市民可以明显感觉到气温在一天天上升。今年是个例外,7月7日进入小暑节气后,全市气温保持平缓变化。
7月上半月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没有出现一个高温日(日最高温超过35℃)。尤其是7月13日,日最高温只有25.1℃。7月1日至14日,全市平均气温为25.8℃。2010年至2018年同期平均气温在24℃到30℃之间,同期均温最高的年份是2013年,均温29.3℃,最低的年份是2015年,均温24.9℃,今年同期均温在近十年排行榜上位列倒数第二。可别小瞧那四五度的差距,炎热程度差了好几个档次呢。
这样的七月实属难得,加上西南季风的吹拂,市民们普遍感到清凉舒适。很多市民不禁会问:今年安庆会不会度过一个凉夏?气象部门回复,由于现在夏天才过了不到一半,还无法判断。
另外,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40天的长三伏并不罕见,1951年至2019年这69年间,出现加长版三伏天的有51年,尤其是2015年到2019年,连续5年都是超长版三伏天。不过,夏天炎热程度与伏天时间长短并不完全一致,例如2018年三伏天有25个高温日,2017年只有14个。夏季炎热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控制夏季天气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有关。目前,副热带高压正在北抬的路上,预计本月下旬我市天气可能会受副高控制。
根据预测,本周全市仍以多云到阴,有时阵雨或雷雨天气为主,最高温在35℃以下,不会出现酷热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