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程梦兰每天都要骑车上街,曾经因为视线模糊,摔倒了几次。她说:“以前到街上逛超市,半夜回来都是摸黑走路,骑车总怕摔倒,出行很不方便。”程梦兰所在的社区,位于城郊,这里是县城的“菜园”,居民大都要每天来往菜市场好几趟。自从路灯亮了以后,现在他们可以半夜起来摘新鲜蔬菜送上街,夜晚出行方便、安全多了,心里也亮堂了。
“小路灯”映射出“大民生”,造福了老百姓,照亮了百姓回家的路,这是宿松县住建系统民生工程中居民受益的一个缩影。路灯不亮、道路不畅通……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关系着居民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满怀着百姓的需求与期望。
裕民路是一条背街小巷,住了很多陪读家长。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来没有安装路灯,每到夜晚是漆黑一片,学生放学和市民晚上出行都不方便、不安全。
“以前这个路是漆黑一团,现在装了路灯以后,亮了很多,再也不担心走夜路了!”居民殷洁和邻居们迎来了久违的路灯,非常欣喜。
“接到群众反映,我们迅速行动,在小巷里安装了新路灯,改变了群众摸黑出行的难题。”县城区路灯管理所主要负责人介绍说。
与此同时,城区路灯管理工作人员在辖区范围内,对亮化缺失、群众夜间出行不便的背街小巷进行逐一排查。白天分赴各社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晚上现场查看背街小巷路灯照明情况。短短一周,新装路灯70多盏,点亮了市民的回家之路。
县城区路灯所管理的路灯面积近7平方公里,管理的路灯达7000余盏,面临点多面广,人手不足,有时损坏的路灯得不到及时报修的问题。
为此,县城区路灯所在管辖范围内的路灯杆上,都张贴了一张路灯标示牌,上面写明了路名、路灯编号和报修号码,让每个路灯都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给路灯设置编号,方便了市民的报修,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维修效率,有效提高了城区路灯设施的运行效率。”县城区路灯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说。
宿松县住建局按照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对城区25处背街小巷开展路灯安装和升级改造,新安装节能路灯160余套,改造LED路灯70余套,增加城市亮度,保障居民安全出行。
7月16日,通德街小区内,老人在健身步道上悠闲地散步,居民在休闲廊道里聊天、择菜,小朋友在干净整洁的院子里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焕然一新的小区里。目之所及,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焕发出的幸福气息扑面而来。
据了解,通德街安置区2014年投入使用,因为多种原因,出现墙壁渗水,宿松县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进行升级改造,投资120万元。
通德街在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实事”上问计于民、群策群力,解放思想、多听民意,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主要采取群众“点单”,政府“接单”的方式,在改造之前进行民意调查,广泛征求住户的意见和诉求,让居民决定“改什么”“怎么改”“怎么管”。
“之前,我们想着只要把下水道不通的问题解决就心满意足了。”正在唠嗑的陈大爷笑着说,“现在,不光下水道的问题解决了,整个小区还变了个样,颜色统一起来了,与周边楼宇也是很配套,住在这里特别舒心。”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如何以改造为契机,在“硬件”升级的基础上,及时配套“软件”服务,提高治理能力,破解老旧小区失管、弃管的难题,宿松县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答案。
“持续抓好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聚力抓好路网建设、交通中心、雨污分流等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抓好困扰百姓的‘民生小事’,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宿松县住建局局长石宗亮说,在积极探索对改造完成之后的老旧小区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或业委会自治管理,建立小区管理规章制度,让全小区居民都自觉参与到美好生活环境的维护中来。
(全媒体记者 付玉 通讯员 司舜 石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