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重民生赢掌声

2013-7-23 11:00:10 安庆热线 来源:市场星报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民生离不开发展,我们不能离开发展来讲民生。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一是为推动安庆更好更快发展;二是为让安庆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其中,加快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对发展有利的事,我们都坚定不移地干;凡是对民生有益的事,我们都毫不迟疑地干。这是630万安庆人民对我们的期盼。”在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的眼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改善民生。

  关键词:城建

  抓好城市建设 打造幸福家园

  书记访谈

  人物: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

  记者:安居才能乐业,您怎样看待民生工程中的城市建设和居民安置?

  虞爱华:城市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重点围绕“老城要改造、新区要配套”的原则,做规划、拉框架、补功能,下大力气抓好关乎群众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记者:在这一方面,安庆市去年底以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虞爱华:一是实施了市民多年期盼的人民路综合改造工程,打造新型城市综合体、现代商贸示范区、文化名城观光带;二是实施了花亭大沟和康熙河水系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建设老城区雨污分流设施,力争用两年时间解决城区内涝问题;三是全面推进背街后巷、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改造;四是加大了“还建房”建设力度;五是推进教育、医疗、公交等公共服务的配套延伸。

  记者:目前安庆市“还建房”工作开展状况如何?

  虞爱华:去年底以来,已开工建设146万平方米,力争用两年时间“还清旧账、不欠新账”,早日实现被拆迁群众的安居梦。同时,我们还要抓好今年2.49万套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抓质量、抓安全、抓工期,截至5月底,已开工1.44万套,开工率57.7%;基本建成1.1万套,基本建成率79.2%。

  受访者心声

  人物:集贤北路尚城花苑居民姚女士等

  2009年8月,姚女士因为安庆石化8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落地,搬出了她居住了40年的老地方。对于这次搬迁,姚女士说:“那个地方硫磺味道太重,受不了,小孩每天都说头晕晕的,石化厂喷发出的扫气声很闹心,根本没办法安心写作业、睡觉!”

  安庆市大观区联盟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黄小平告诉记者:“姚女士那一批居民最初的安置点在茅岭大观区政府附近,大家反映那个地点上班、上学都不方便,后来经过努力又定在现在的集贤北路。”

  由于延缓安置时间太久,2012年11月份,拆迁户中以部分中老年人为代表找过当时还是安庆市市长的虞爱华,虞爱华骑着自行车到安置点现场查看。姚女士告诉记者:“我们一开始看到虞市长,见他骑个自行车,还在怀疑,他是不是领导?后来虞市长又来过几次亲自督促安置工程建设,大家才知道,他是市长。”

  2013年4月23日,姚女士拿到集贤北路尚城花苑南苑9栋4楼房子钥匙,立即着手装修,为了能早点住进来,她说采用了免漆工艺,6月底,姚女士搬进了尚城花苑的新家,“现在真好,这也没什么味道,又安静,小孩说这才像个家!”

  关键词:招商

  比服务是要务 拼政策是下策

  书记访谈

  人物: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

  记者:您多次说过,民生离不开经济发展,安庆市目前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虞爱华:今年以来,安庆市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经济增长继续保持较好势头。

  记者:安庆是如何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助力发展的?

  虞爱华: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各地招商引资政策差不多,最后人家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发展环境,比服务是要务,拼政策是下策。为了改善环境,我们要大力精简行政审批,打造“三最”城市之一: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最低,时间最短。我常跟同志们说“四如”:学知识要如饥似渴,招项目要如狼似虎,抓发展要如坐针毡,用权力要如履薄冰。

  记者:安庆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否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增长极?

  虞爱华:安庆的旅游资源很多,有天柱山、花亭湖、巨石山等14个国家4A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小孤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安庆将重点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断向经济强市、文化强市和生态强市迈进。

  受访者心声

  人物:旺旺集团安庆工业园负责人黄先生等

  今年5月22日,安庆市召开了一次工业项目集中开工现场调度会。就在这个现场调度会上,有27个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约57.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像这样的调度会,安庆市今后将每两个月举行一次。

  台湾旺旺集团安庆工业园坐落在安庆大桥经济开发区。目前该区以台湾旺旺集团安庆工业园、安庆黄梅飘香、中创生物等食品企业为代表的食品产业集群,已形成我国中部地区首家食品工业城——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

  台湾旺旺集团安庆工业园负责人黄先生说:“我们对现在的安庆还是很有信心,前年我们的产值还是2.9个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安庆投产牛奶,产值一下子冲到9.2个亿,今年仅旺仔牛奶的产值就能达到15个亿,安庆旺旺工业园已经是我们旺旺集团在中国内地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灵芝告诉记者:“我们华茂工业加工区比较担心的就是东部新城电的问题。在上个月的大项目协调会上,我们在会上汇报,虞书记和魏市长都在,当场就让范市长亲自解决问题。现在来说进展很快,因为这事跨了三个区,要拉电缆线,不到一个月事情全都解决了。照这样的话,8月底就能送电了。”

  关键词:环保

  既要产业发展 也要良好生态

  书记访谈

  人物: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

  记者:您在上任之初就提出“安庆发展要转型升级,不要牺牲环保的GDP”的观点,安庆将如何兼顾发展与生态?

  虞爱华:作为一个重化工城市,如何确保产业发展,又保持良好生态,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下一步,安庆市将以产业、企业、产品转型为突破口,打造安庆重化工城市的经济“升级版”。

  记者:作为全国唯一“厂城一体”的重化工城市,安庆市将如何实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目标?

  虞爱华:我一直认为,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环保就是抓民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就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让老百姓直接受益,同时加快经济发展。

  记者:该项工程的推进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主要难点集中在哪些方面?

  虞爱华:第一个问题在思想层面,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行动到位。第二个问题在操作层面,创建环保模范城不是环保一个部门的事,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通过这个平台持续抓下去,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八年,而且有一个总体规划,有每年的年度目标,让老百姓看到希望。第三个问题是资金压力,所以希望国家、省里能给安庆一些政策支持。

  受访者心声

  人物:工人师傅、出租车司机等

  7月16日晚,记者在安庆市湖心路综合改造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拆除彩钢护栏。现场的工人魏师傅告诉记者:“趁着夜晚凉快点,拆掉这些护栏,再浇一层水混就可以铺沥青了。”

  记者询问通往大湖的那条死水变活水的管道有铺设吗?现场的工人徐师傅告诉记者,“南边铺下去了,通到迎江寺那里,大概还要十多天,湖心南路就结束了。”

  记者随后搭乘一辆出租车前往大湖市民广场,出租车师傅告诉记者:“安庆城区就湖心路最漂亮,但放在以往的话,过些时候就该有臭味了,夏天到了。现在湖心路综合改造了,以后应该不会有臭味了。”

  记者在迎宾路市委大院门前下车,大湖市民广场正对着市委大院,夏夜里,晚上8、9点这个时段,正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光。

  跳广场舞的、打太极拳的、滑冰的,虽人满却各有地盘,自得其乐。

  市民甘先生告诉记者,从大湖市民广场走到湖心南路也不过三四十分钟。记者沿着大湖景区返回湖心南路,一路上,晚风习习,湖光粼粼,与三三两两散步的人群迎面而过,或闻低语或闻浅笑,感觉舒心、惬意!

  关键词:扶贫

  提升“造血”机能 实现“授人以渔”

  书记访谈

  人物: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

  记者:安庆市内的大别山片区尚属于贫困地区,如何看待这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工程?

  虞爱华:我市境内的大别山区域集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包括5个国家级贫困县,人口占全市49.2%,国土面积占全市64%。我们始终认为,没有大别山片区的加快发展,就没有安庆的加快发展;没有大别山片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安庆的全面小康。

  记者: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改善这些地区的民生?

  虞爱华:工作中,我们抓住该片区列入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一是基础抓配套,每年干成一些实事,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产业抓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和加工制造业,大力发展“绿色、红色、古色”旅游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是机制抓创新,有机整合扶贫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实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四是工作抓载体,注重扶贫开发的整村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两大载体”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记者:在扶贫开发和美好乡村建设方面,近期有哪些规划?

  虞爱华:扶贫开发方面,今年实施150个“整村推进”工程。美好乡村建设方面,今年重点推进207个中心村建设,编制10条美好乡村示范带规划,培育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整治1000个自然村,实施31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完成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受访者心声

  人物:黄墩镇镇长何刘圣等

  2013年7月17日,安庆市怀宁县黄墩镇很热闹,全省近五十户的蓝莓种植企业正汇集于此,黄墩镇已然成为全省蓝莓种植教科基地。

  黄墩镇有大面积的酸性土地,以前当地老百姓只能种植马尾松之类经济效益不高的植物,随着蓝莓大面积的种植成功,这些贫瘠土地变得很有潜力。

  黄墩镇镇长何刘圣告诉记者:“为了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镇里从去年开始把蓝莓种植当做主要产业经济结构来调整,现在,全镇蓝莓种植达1500亩,年底种植面积能达到3000亩,2013年至2020年,黄墩镇力争将蓝莓种植发展到1.5万亩。”

  7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黄墩镇谷泉村谷桥组,65岁的王启怀老人告诉记者,从去年村里的地被租用种植蓝莓开始,他就在这里干活,一年下来,能挣到近两万块钱。他们干活的当中,有一对残疾人夫妇,两口子一年在这里也能挣个三万块钱。

  黄墩镇党委委员操乐生告诉记者:“这些活不需要大劳动量,当地的一些老弱病残人士也能干这个活、挣这些钱。另外,镇里今年开始还给把地转租蓝莓种植的农民每亩补贴50元,农民自己转租的地也能拿到租金。蓝莓种植平均每三到五亩地需要人工一人,未来1.5万亩地需要人工3000多人。”

  “今年是大丰收,黄墩镇今年的鲜果采摘量我最大,三百亩蓝莓种植地亩产超过一千斤。给你们透露一下,我们大部分果实按照每斤100元团购价销售掉了。”安徽久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来玉兴奋地告诉记者。

作者:虞海宁 陈宝红等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