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天柱山寻根皖文化,共叙四省情

2013-11-14 19:25:28 安庆热线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雄奇的天柱山除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外,还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根擎天巨柱下,古皖文化在几千年前就在此生根发芽。昨日,“皖鄂湘赣四省文化行”采访团来到安庆潜山,探寻安徽的源头文化。
 
 天柱山访古皖文化渊源

  昨日上午,告别九华梵音后,“皖鄂湘赣四省文化行”采访团一行沿着长江一路向西,来到安庆潜山境内的天柱山。
 
  “安徽简称皖,而皖则是取自天柱山的别名皖山,就在天柱山脚下,一条潜水,一条皖河,形成了安徽的古皖文化。”对古皖文化颇有研究的许一川老师引文据典,让湖北、湖南和江西的同行们,对安徽的文化源头有了新的认识。
 
  “说到古皖文化,天柱山下的薛家岗文化遗址就不得不提了。”许一川说,薛家岗遗址直接将天柱山的文化追溯到了五六千年前,这座与河姆渡齐名的文化遗址,共出土包括石器、陶器在内的文物2000多件,都佐证了安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除此之外,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赐封号“南岳”,也让天柱山增色不少。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将天柱山当做自己的归宿。“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说的是李白想在这里终老;“青山祗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讲的是苏东坡想在这安家。此外,对于天柱山的赞美,王安石曾感慨“野性堪如此,潜山归去来”;黄庭坚叹道“衰怀造胜境,转觉落笔难”……
 
  而天柱山的禅宗文化也源远流长。这座仙山宝地曾引得佛道两家垂青,唐宋时期曾有“三千道人八百僧”的盛况。而天柱山脚下的三祖寺也历经坎坷而重振,吸引海内外游人前来朝圣祈福。
 

  摩崖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古往今来,天柱山备受文人墨客青睐,不仅有诗文为证,而且,有些名作还被当时的能工巧匠们刻在了石壁上,形成摩崖石刻。在一大块裸露的石壁上,平直方正的隶书、纵任奔逸的草书、体正势圆的小篆……令采访团一行叹为观止。
 
  在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炎贵引导下,采访团来到石刻精华的藏身处—石牛洞深处。数目之多,让采访团应接不暇,“山谷里有300多幅石刻,这一块就有近200幅了,当你只注意石壁,脚下说不定就踩着石刻呢。”郑炎贵介绍说。
 
  而在石牛洞东侧悬崖顶端,尚存的一处由黄庭坚手书的楷书题名,书法工整稳健,笔锋坚劲,波磔分明,是传世稀少的黄氏真迹。“李参、李秉夷、秉文、吴择宾、丘揖观余书青牛篇,黄庭坚庚中小寒。真是太珍贵了!”湖南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龚旭东一字一句地念出了这幅真迹后,不停赞叹。

 
  皖鄂湘赣天柱山叙交情
  此次“皖鄂湘赣四省文化行”采访活动,其他三省记者来到皖地,很关心此处与自己省份的文化渊源,天柱山没有让他们失望。
 
  王安石和黄庭坚就是江西人,而他们也是天柱山的“忠诚粉丝”,王安石曾在古代的潜山做官,虽只有短暂三年,但他一生眷恋此地。黄庭坚钟爱天柱山脚下的山谷流泉,自号“山谷道人”,常至潜山游玩作诗,视潜山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湖北与安庆的渊源则更早了,潜山在春秋时期为皖国,后被楚国所灭,成了“楚之东鄙”,此后,古皖文化也深受楚文化影响。而在京剧的形成中,两地戏曲也联合作出了突出贡献。徽班进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不断融合、交流,最终形成了京剧。
 
  而天柱山在隋朝以前就有“南岳”之称,后在隋朝时,“南岳”才南移至今日的湖南衡山。“皖鄂湘赣四省山水相连,人缘相亲,特别是在文化上,还是有很多可以梳理深挖的。”许一川说。
作者:朱庆玲、陈群、蒋六乔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