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80后“抖包袱”让你一笑开怀

2014-1-20 20:28:10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1月17日晚上,由市文化馆主办的我市首届相声大会拉开帷幕。快板、双簧、山东快书、相声等精彩、幽默的表演让观众们笑声不断。在大会上亮相的相声剧社宜笑堂,是由一群80后、90后相声爱好者组成。他们喜欢给人们带来欢笑。观众们听着台上说、学、逗、唱,时不时的还能搀和几句、“噫”上两声,不失为一天紧张工作之余的一种惬意享受。

  台前:叫好与噫声齐飞 捧腹共咳嗽一色

  当晚19时30分,在自嘲“一直活在观众心中”的两位主持人报幕之后,演出正式开始。首先是刘丙福表演的快板《花唱绕口令》。他吐字清晰,语言俏皮。此外还在传统的绕口令当中穿插一些现代的元素,比如“小布什白、奥巴马黑,本拉登的胡子一大堆”等,带来笑声一片。第二个节目是双簧《逗你玩》。跟人们印象里的双簧不一样,这个节目是三个人表演。中间最出彩的地方在于,醒木一拍,负责形体表演的李卉站起来就不动了。负责说唱表演的张世伟从后边出来:“李老师拍醒木之后就不能动了,下面由我来解说”。在他的“指挥”下,李卉伸直双臂,膝盖不弯,一跳一跳的活脱脱模仿的就是“僵尸”,让大家捧腹大笑。

  第三个节目是相声《口吐莲花》。表演者谢明一上来就拿搭档张龙“砸挂”,只听他说:“张老师,就是一个身怀六甲的演员,肚子里有货”,让大家乐颠了。要说这段相声的“哏”真的不少,谢明和张龙抖起“包袱”也是信手拈来。大家的掌声和笑声是一浪高过一浪。

  最见功夫的是对口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传统老词之中穿插着一些新东西,比如“武松一看表,这才八点半”,一下子就逗乐了观众。表演嘉宾王乃中先生远自凤阳而来,是高派山东快书的再传弟子,刘丙福的师叔。他的表演极为风趣生动,刻画的老虎形神兼备,扑跌腾挪虎虎生风。一句心理活动“这个大汉穿着红衫跟个火腿肠似的”,让大家笑弯了腰。接下来的相声《八扇屏》让人眼前一亮。因为表演者中出现了一个安庆小妹儿魏晨露。捧哏的张龙也很不错,他“赞、疑、吐、惊”有板有眼,跟逗哏的张奎一唱一和,给人们带来了欢笑。

  最后压轴的是相声《窦公训女》。相声分帅、卖、怪、坏。侯宝林“帅”,马季“卖”,马三立“怪”,侯跃文“坏”。在这一场里,表演者谢明把他那种“坏”表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身材纤瘦的他,扮演窦夫人那种扭腰走路的姿态来是惟妙惟肖,让台下的不少观众笑地都咳嗽起来。相声里好多段子比如“我没事就看刘老师的滋尿(资料)。好几百个G的刘老师的种子。”等等,让观众笑的是前仰后合。表演之后观众还意犹未尽的高呼“再来一段”。

  幕后:一顿饭碰撞出来的火花 点燃了相声梦

  记者采访了相声剧社宜笑堂的几位主要成员。据了解,宜笑堂目前有16个相声爱好者,其中能上台表演的有七八个人。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是80后,就是90后。比如“堂主”谢明,土生土长的安庆伢子,1987年出生。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相声,但苦于没有老师教。一直都是自己看电视上的相声,然后再跟着学。初中的时候就上台表演过。在黄山学院新闻系读书的时候加入了学校的艺术团,跟张龙搭档说相声。毕业后曾经在黄山广播电台开过一档跟相声有关的栏目。现在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

  比谢明小5岁的方朗宇也是安庆伢子,被谢明称为表弟。现在在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曲艺表演专业读大三。他十几岁就代表青海歌舞团在北京保利剧院登台参演舞剧《雪白的鸽子》。他在学校就学习相声和快板,说自己喜欢给别人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

  1980年出生的刘丙福在宜笑堂里算“比较年长”的。他是山东聊城人,安庆女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在安庆当了8年武警,从此跟安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的入室弟子“八大金刚”之一。在电台里,他是安庆听众朋友们喜欢的“阿福”阿老师。

  说起宜笑堂的成立,其实是一顿饭碰撞出来的火花。去年7月份,刘丙福请谢明和方朗宇一起吃饭。几个人一聊才发现彼此对相声都非常喜欢。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搞一个相声专场”的想法就在饭桌上敲定了。后来他们又结识了其他相声爱好者。比如张世伟,比如李阳等等。

  说起筹备首届相声大会的事,几个人是一肚子的话说。谢明是北京、安庆两头跑。北京的事业要忙,安庆这边的活也不能耽误。刘丙福自己有本职工作要做,家里买房正装修,孩子送到桐城岳父家已经两个半月没见。因为平时想的事情太多,把钥匙锁家里、忘记给电瓶车充电的事情时有发生。方朗宇是我市小有名气的婚礼主持,档期排的也满。他与女朋友合说的相声《相声七十二变》因为女朋友合肥家里有事来不了,所以临时要换人。方朗宇本来与李阳合说相声《楼上楼下》,但是排练次日李阳就出车祸,腿受伤打了石膏。真是好事多磨。刘丙福特意请了他远在凤阳的师叔王乃中出山。相声有个说法叫“南张北侯中少林”。南张指张永熙,北侯指侯宝林,中少林指孙少林。王乃中这位相声“南张”第三代传人是真正的重量级“外援”。此外、潘伟、张奎、张龙等谢明的同学好友也在此次相声大会中担任表演嘉宾。

  唯一的女成员魏晨露是安庆师范学院新闻系的大四学生。她本来是一名观众,是通过网络索票的时候加入的。她说是受奶奶和一位高中同学的影响喜欢上了相声。上大学的时候,别人听歌,她听相声。除了相声,她还喜欢京韵大鼓等传统曲艺。有一次在学校参加相声小品大赛,以《报菜名》获得了相声组第一,从此更是喜欢上说相声。

  对于今后,宜笑堂的成员们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相声爱好者加入他们,让相声在安庆大地上遍地开花,为人们带去更多欢笑。

  观众:很开心,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17日当天晚上,还不到19时,观众已经陆续来了不少。在市科技馆国际会议中心二楼,可容纳300人的剧场在开场前就已经坐得七七八八了。

  今年10岁的许恩宪小朋友是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来听相声的。他喜欢相声,只是害羞不肯多说。今年60岁的魏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非常喜欢相声,尤其侯宝林和马三立的相声。她说是自己的孩子知道她喜欢,送给她的票。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安庆看相声专场演出,让她非常开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中老中青都有,不少人是一家三口过来听相声的。其中年轻人占很大的比例。对他们来说,台上的这些同龄人,让传统段子时尚又亲切,将80后、90后的无奈、心酸和温情,都揉成“包袱”抖出来,掷到观众席上,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及他们内心深处。不少年轻人在现场痛快的笑,张扬的噫着起哄,度过了一个快乐美好的夜晚。

  一位带孩子来看相声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个相声大会真的挺好的,让她们笑的很开心。感觉在听黄梅戏之外,人们又多了一种新的放松身心的方式。

  相关部门:相声大会是一次好的尝试

  就此次相声大会,记者采访了市文化馆的馆长齐文斗。齐馆长表示,相声大会是一次好的尝试,也是对安庆曲艺的一种正面宣传。有的人误解了安庆曲艺,说起安庆曲艺总以为就是黄梅大鼓。其实,安庆曲艺丰富多样,除了黄梅大鼓,还有相声、快板等等。这些说相声的年轻人都很不容易,希望能有更多的相声爱好者加入他们,给人们送去欢笑。

  记者采访了解到,根据《安庆市文化志》记载,我市历来是万商云集的地方,故而各地来此卖艺谋生者较多。清代中叶以后,道情、鼓书、莲花落、胡琴书、评书、相声等各种形式的曲艺相继传入。解放前,安庆相声艺人顾海泉、韩信全(韩歪嘴)较有名气,会表演很多相声传统段子,经常在当时市文化馆御碑亭小花园内表演,颇受群众欢迎。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县成立曲艺队,以鼓书、京韵大鼓、胡琴书、评词、相声、快板等进行巡回演出。顾海泉和韩信全仍同台演出,除了表演一些讽刺性相声节目外,也有歌颂新社会新人新事的作品。1955年韩信全因病去世,顾海泉去南京定居,从此本市无专业说相声者。1974年成立市曲艺队,其中焦贤慎、马虹为相声专业演员,其表演的《采访记》、《说一不二》等精彩节目,令人捧腹。不久,该队被解散。此后仅工厂有时表演相声。市工人俱乐部曾组织演出相声节目《浪子回头》。

  上图为刘丙福、王乃中表演对口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左图为表演给观众带来欢乐。 徐火炬 摄

作者:李大永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