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程,让村民喝水不愁、用水无忧,是宿松县推进水利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宿松县把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程,摆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补齐补强水利设施短板,在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的同时,畅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最后一公里”——
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从水龙头“哗啦啦、哗啦啦”地流出,水花轻溅……在宿松县洲头乡官洲村九组,伴随着清脆的自来水声,贫困户吴海明脸上笑开了花:“一直为吃水犯愁。如今好了,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这可是党和政府给咱们老百姓送来的幸福水呀!”
不只是吴海明,通过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2018年洲头乡共有89户贫困户、240个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程,让村民喝水不愁、用水无忧,是宿松县推进水利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宿松县在脱贫摘帽的过程中,加大水利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补齐补强水利设施短板,为脱贫攻坚提供水利支撑与保障。
宿松县把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程,摆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位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出台了《宿松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动方案》,将各地新建或改建水井水塔、铺设DN315-DN32自来水管网,及对部分农村自来水厂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列为行动内容,在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的同时,畅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最后一公里”。
“自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动开展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339.01万元,315处水井和水塔工程、35.6845km管网延伸改造已完成,4.589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宿松县防办主任张勇刚说。
与此同时,宿松县还组织开展了全县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和验收认定工作。“我县委托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37754个贫困户进行了系统排查与认定,确保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底数清、情况明。”张勇刚表示,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不畅通、不完善,直接影响农田的灌溉、排水,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更影响农户稳定增收和精准扶贫成效。该县加快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以前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如今水利设施新修了,农田亩产收入提高了300元以上。”二郎镇三冲村贫困户吴正炎说,多亏了这个项目的实施,他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了家庭收入。三冲村是2018年出列贫困村。当年该村实施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村内2350亩农田,通过新建和维护农田沟渠、桥涵、灌溉塘堰等水利设施,已“变身”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2018年,宿松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涉及全县22个乡镇、44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9个),治理面积9.37万亩(其中贫困村4.74万亩)。项目总投资13118万元,其中省级补助4932万元、县级配套4368万元、群众自筹3818万元。目前,全县贫困村建设任务完工,非贫困村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水利基础。